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新闻详情

“保姆”还是“后妈”?

时间:2011-10-29    来源:厦门战友情家政
男雇主给前保姆一百元,引得子女不满
日前,城区一菜市场发生一起小冲突,牵扯出一段保姆和前雇主家庭的“扯不断,理还乱”。因为太纠结,双方对这场冲突甚至说词不一——
保姆方:“我媳妇给我一百元钱买菜,在菜市场碰到他们(对方子女),钱莫名其妙就被抢走了。”
前雇主家庭方:“老父亲念在往日情份上,塞给前保姆一百元钱。我们不喜欢她,把钱要回来了。”
浏阳网10月28日讯(浏阳日报记者 张玲 实习生 毛蓓)
子女“无法忍受她对父亲的态度”
罗女士作为“前雇主家庭方”的子女,简单讲了一下故事背景:我老父亲80多岁,因为母亲早已去世,他曾去过婚姻介绍所登记,希望找个伴。去年,她(保姆)来了。我们几个就跟她说,你先当保姆试试,如果做得好,你们扯结婚证都没有关系。事实证明她不合格,我们就将她辞退了。
日前这场纠纷,正是发生在辞退保姆的一年之后。“老父亲偶遇她,念在她以前的照顾,塞给她一百元钱。可是她怎么还配拿父亲的钱?辞工时,她连家里的单车、毛毯,甚至连鞋刷都拿走了。”
说起这个保姆,罗女士一肚子火:“她当保姆?把时间用来做自己的事;她当‘后妈’?每个月却领我父亲的工资。两边都不合格!你问问邻居,她来了以后,煲汤时间跑去跳舞,差点引起火灾;厨房脏兮兮的,客人看了都不好意思;更重要的是,有时中午一点多我过来一看,老父亲在泡面吃!更不用说她平时对父亲破口大骂,生病也不理他,还朝我父亲吼:要不是你付工资,我凭什么来照顾你?她对父亲这样,我简直无法忍受!”
老人“一年的多相处还是有情义的”
罗老先生坐在一边没有出声,对于女儿的说辞,他有时点头表示认可,有时又忍不住说:“这个还是有点误会。”
“其实这件事真的过去很久了,我们很久没联系了。”老人原本不太想聊起这个话题。
记者问:“她确实像你子女说的那样对你吗?”老人说,多半是的。
记者问:“如果子女不反对,去年你会主动辞退她吗?”老人沉默不作声。
记者又问:“辞退她了以后,你们还有联系吗?”老人说,有时候还是有联系的,毕竟相处了一年多,除去那些缺点,双方还是有情义的。
记者再问:“如果她当保姆是合格的,你会考虑和她扯结婚证吗?”老人说,不会。原因是不想给子女增加一些负担,他找老伴的前提是不会扯结婚证,只是生活上相互照顾。
保姆“我和老头子关他子女什么事”
对于被对方夺走的一百元,保姆易女士却矢口否认是罗老先生给的。她坚决说:“是我媳妇给我的钱,跟他没有关系。”
谈起在罗老先生当保姆的日子,易女士和罗女士一样针锋相对,言语充满了对对方的指责和不满,如“她们冤枉我拿了老头子的东西”、“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来总是对我一顿臭骂”、“给老头子做事也就罢了,还要给她们做家务”等等。而对于罗女士对她的不满,如“对老人不好”、“不做家务”、“顺手牵羊”等等,她也有自己的一套言词。
“他们之间还是有误会的。”记者提起罗老先生这句话。但两方对此均不认同。
易女士说:“我是老头子的保姆,又不是她们(子女家)的保姆,凭什么指使我?老头子也没说我怎么样,关她们什么事!”
□记者手记
看看自己想想老人
采访时,对罗老先生的沉默,我印象深刻。
子女说的话很有道理,哪一个子女都看不惯一个“外人”对自己亲人不好,甚至不够好。
保姆的话也很有道理,日子是两个人过,其他人就算是子女,又拿什么立场来多说什么?
记者不惊讶双方会吵架,因为各自的说词里面,都是对方的缺点。反倒是罗老先生,不偏向子女,亦不偏向保姆,在看到双方的缺点时,总是提点记者说,她,还是很好的。
罗老先生是高尚的。讲情义,过去一年多了,在相遇时,还想到给钱给易女士;讲亲情,他随时考虑子女的想法,甚至在婚姻介绍所的介绍条件上,附带的是“绝不领结婚证”。
看看自己,想想老人吧。

来源:浏阳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