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新闻详情

福州家政业走向职业化标准化多元化 将成立家政协会

时间:2012-02-24    来源:厦门战友情家政
福州新闻网讯 连日来,本报的“福州家政市场调查”系列报道引来多方关注,不管是雇主、家政从业人员,还是家政公司,都向本报表达了他们心中的疑问:福州家政业路在何方?如何才能让福州家政服务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?

就此,记者采访了福州家政服务业的龙头家政企业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,他们觉得福州家政业要健康发展,职业化、标准化、多元化势在必行。

职业化:“中介制”转向“员工制”

几张桌子、几部电话就可以开业,把家政员介绍出去就完事,这是目前福州大多数家政中介公司的做法。这种“中介”模式很难保证家政服务质量,也很难留住家政人员。

针对中介制存在的种种弊端,“员工制”管理模式在福州家政业中悄然兴起。在福建省四海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(下称“四海”),记者了解到,这里有一批固定的家政人员,活由公司派,工资也由公司发。

四海总经理钟秋芳向记者介绍,公司的家政员是公司员工,外出服务代表公司;家政公司与雇主签订合同,公司代发家政员工资,并为家政员购买各类保险。

“从2009年开始,公司定期给家政员上课,教她们从事家政业必备的知识。”四海董事长林寿文介绍,培训后上岗的2000多名家政员都获得了雇主的认同。在他看来,家政企业实行“员工制”,有助于家政行业的规模化、员工化和品牌化,这是破解家政服务人员流动大的有效措施,也是加快福州家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尝试。

多元化:家政不只是保姆

从小保姆到金牌育婴师,从打扫卫生的阿姨到家庭营养师…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市民多元化的家政需求日益增多,一些家政企业也随之开始了多元化的经营之路。

福州中青家政有限服务公司是福州家政服务业的六大龙头企业之一。该公司总经理赵培坤介绍,2002年成立之初,公司主要业务是介绍保姆,后来慢慢拓展到推介钟点工,但保姆和钟点工流动很大,加上人员素质普遍不高,容易和雇主发生纠纷,“收不多的中介费,却要处理很多的后期问题,成本非常高,几乎没钱赚。”

在借鉴北京、上海等城市的先进家政经验后,赵培坤发现,做家政不能把业务局限于生活家政这一块,而应该“跳出家政做家政”,多元化发展。随后,中青家政逐步增加了石材翻新、地板打蜡、空调清洗等保洁家政业务,睡眠调理、刮痧拔罐、风湿关节调理等保健业务,胎教、婴幼儿保育教育、婴幼儿抚触等教育家政业务。

“多元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,是福州家政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赵培坤透露,近年来,中青家政还开设了法律、理财以及文秘等商务家政。目前,公司能提供10大类共96种家政服务。

市商贸服务业局:我市将成立家政协会

“什么是好保姆?”“如何专业护理好老人?”近日,数百名家政人员在金山工业集中区内接受了政府“埋单”的免费培训,这是我市大规模培训家政服务员的一个缩影。据悉,今年福州将免费培训4600名家政员。

我市作为财政部、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,去年有6家家政企业共获得了国家提供的1080万元扶持资金。市商贸服务业局副局长陈源介绍,除了加大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力度、积极培育一批家政龙头企业外,我市还积极探索促使家政服务员供需衔接的有效途径,比如近期即将举办的雇主和保姆对接会,“这是我市首次举办保姆对接会,希望能实现供需双方的‘无缝对接’。”

“下一步,有关部门还将酝酿成立福州市家政行业协会,健全行业管理制度。”陈源透露,目前福州家政服务行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,协会将致力于优化家政服务业的市场环境,逐步建立一套适合福州的家政服务标准和管理体系,做大做强家政业。

短评:家政服务需要“职业化”

多年来,传统观念影响、社会保障缺失、发展空间狭隘等因素,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进入家政行业的“拦路虎”。许多大中专生宁可在各大招聘会上“挤破头”,或是待业在家“啃老”,也不愿在家政行业从业。在他们心中,家政人员“低人一等”,也没有“钱途”。

不过如今,月薪上万的月嫂、年薪上十万的高级管家屡见不鲜,说明市民对家政的需求越来越大,家政人员的社会价值正逐渐被挖掘,并慢慢获得了社会的认可。也正因此,有关部门更应加快对家政行业进行系统的规划、培训、评价、监督和管理,使其能够满足社会需求,良性发展。

家政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正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。期待有一天,每个家政人员都能自豪地说:“我就是做家政这一行的。”